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安徽 > 安徽首页 > 天气要闻

独家访谈:3月以来华南降水偏少干旱发展 前汛期已迟到

【字体:   2018-04-12 09:40:42   来源: 中国天气网  

时至四月,一轮又一轮冷暖空气"相互厮杀",使得南方的雨水多了起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揭晓,今年到目前为止,华南前汛期尚未开启,势必较常年偏晚。预计15-17日,华南将迎来一轮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那场雨是否会拉开华南前汛期的帷幕?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周兵首席。

汛期≠雨季 我国汛期自华南前汛期而始

周兵首席首先提出了汛期和雨季在概念上的不同。雨季是一年中降水相对集中的季节 ,即每年降水比较集中的湿润多雨季节,具有次季节-季节时间尺度;而汛期则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水灾一般都发生在汛期。

我国一年中最早开始的雨季通常是在江南一带,这里春季会发生由冷空气主导、配合南方的暖湿气流形成的连阴雨,一般不会导致江河水位猛涨和泛滥。春雨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只在严重时形成春汛。由于我国是季风活动显著性国家,降水年际变率大,汛期则往往从南到北推进。4-6月为华南前汛期,7-10月为华南后汛期。

华南前汛期平均4月6日到来 今年已偏晚

20180411171045434_华南2-无水印_副本.jpg

我国大部地区只有一个汛期,而华南地区有明显的前后两个汛期之分。华南前汛期常年平均开始时间为4月6日,历史上最早起始时间为3月1日(1983年),最晚为6月1日(1963年)。周兵首席揭晓,今年到目前为止,华南前汛期尚未开启,势必较常年偏晚。

华南前汛期开始后一般持续两个多月,大致分三个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期主要以北方弱冷空气为主导,受华南静止锋、西南低涡东移等天气系统影响;中期始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暴雨过程相对集中,强度达到鼎盛,主要是由于南方暖湿气流频繁活跃,与北方相对较弱的冷空气形成对峙,此时恰逢端午节前后,因此也被称为"龙舟水";"龙舟水"以后进入后期,仍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降水,也会出现暴雨过程,总体程度较5月下旬到6月上旬要弱。

华南前汛期拉开了我国汛期的序幕,其中造成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静止锋、切变线、西南低涡以及中尺度低值系统等,只有少数是受台风或其他系统影响。随着副热带高压向北推进或北跳,江淮流域迎来梅汛期,华南地区也进入汛期的第2个阶段——华南后汛期(7-10月),此时主要影响系统为台风、热带复合带等。

今年3月以来华南降水显著偏少 气象干旱发展

20180411171043411_华南1-无水印_副本.jpg

判断华南前汛期是否到来的主要依据是降水。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华南汛期监测业务规定(试行)》,广东、广西从3月1日起,福建、海南从4月1日起,某监测站出现日降水量≥38毫米(大到暴雨级别)的降水,则认为该站从该日起前汛期开始;全省(区)累计前汛期开始站点达到省(区)内监测站点的50%(或以上),且达到标准的当日及前1日(48小时内)全省(区)共有10%以上站点的日降水量≥38毫米,则该日起本省(区)前汛期开始。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中前汛期的最早开始日即为华南前汛期开始日期。

周兵首席进一步强调,按照这个标准,虽然近期我国南方降水比较频繁,但降水重心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北部一带,华南地区持续性的大范围强降水还没有铺展开来,前汛期势必较常年偏晚到来。

QQ图片20180411172536_副本.jpg

从今年3月以来,华南地区的降水就显著偏少,其中福建大部、广东东部等地偏少100~200毫米,导致气象干旱发展。中央气象台预计,15-17日,华南地区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天气过程,这场降雨是否拉开华南前汛期的帷幕,目前还尚未可知。

华南前汛期暴雨频繁 还需防范强对流天气

周兵首席提醒公众,在华南前汛期中,平均每年有近20场左右的暴雨,有时在同一个区域反复出现,有时会南北进退,东西摆动,容易引发江河流域性洪水,形成洪涝灾害;还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城乡积涝。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华南地区一旦进入前汛期,很容易发生雷雨大风、强雷电、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防雷击、大风、短时暴雨的应急和抢险工作;居民在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应尽可能躲避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并关好门窗,切勿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航空、航运、铁路、公路等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并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内涝等灾害。

作者: 12_anhuizha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