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安徽 > 安徽首页

城市防雷知识

【字体:   2014-05-10 09:36:04   来源: 中国天气网安徽站

1.雷电是如何发生的?

雷电一般产生在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积雨云中的冰晶相互碰撞会产生大量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有时发生在云层之间,这对地面的人和物体没有伤害,但是如果遇到地面突起的物体,也会在云层和突起物之间发生激烈的放电。闪电的电流和电压都特别高,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所以在打雷时要想方设法降低身体,不要让自己成为周围的突起物,更不要呆在屋顶、山顶等高处,以免成为雷电袭击的目标,酿成悲剧。

2.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出现雷雨?

雷雨的形成总是与强烈的上升的热潮湿气流的出现有关的。具体的讲,雷云的形成必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汽,也就是说空气的湿度要大;

(2)天气热,只有足够的热能,才能使潮湿空气上升到高空凝结成云;这就是为什么雷雨往往出现在夏季,而冬季少有出现。

(3)要有强烈持久的上升气流。而产生垂直热气流的原因有二:一是地面被强烈的太阳光晒热了,热空气轻,有向上的运动;另一个是潮湿的热空气要与冷的空气相遇。

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就会出现雷雨了。

3.雷电预警信号

如何更好地预防雷电产生的各种灾害呢?

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要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和预警信号。雷电预警信号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分为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随着颜色的加深,警报逐渐升级。

当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或者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时,气象部门会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比黄色更高一级别的是雷电橙色预警信号,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红色是雷电预警信号里等级最高的,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4.雷电防护的发展进程

通常人们所说的“雷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雷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时出现雷电时却未必会下雨,因此我们用“雷电”这个词要比用雷雨更确切些。过去,雷电是被人们当神来崇拜的,人们既不能解释雷电这种现象,更谈不上和它斗争。只有到了18世纪,从弗兰克林的著名的风筝实验开始,人们才对雷电及其防护有了深入的研究,经过20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对雷电的防护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避免雷暴灾害,目前常用避雷针、避雷线来保护建筑物。而防雷的范围也从建筑物到电力线路、电气设备、信号输送线和通讯设备;尤其是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防雷保护和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系统的防雷保护。在防雷技术方面,先进的国家都制定了本国的国家防雷规范,我国也在1994年颁布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防雷被纳入了国家技术管理和监督范畴,并使防雷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比较完整和有效的技术。并明确规定了气象部门是当地防御雷电灾害的主管部门,统一承担当地各类建筑物防雷安全设施建设的工程验收和定期检测的任务,同时又担负着依法管理当地防雷安全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损失的重大责任。

5.雷电的家族

从雷电的危害角度,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

雷电家族在自然界中以脾气火暴著称,每逢雷雨天气,直击雷最直观,脾气好点时,他们只在云层之间放电,脾气不太好的时候可以直接击中建筑物,使人类非常危险。如影随形的感应雷往往不直接出着,他们通常只通过导体发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常常导致电器设备的损坏。另外还有球形雷,球形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光的火球。他也是威力十足,曾经在美国,他不知如何钻进了冰箱,把冰箱变成了烤箱,把一只待烹调的鸭子直接变成了烤鸭。

从闪电的形状来分,有枝状闪电、带状闪电、叉状闪电和片状闪电。曲折开叉的普通闪电称为枝状闪电。枝状闪电的通道如果被风吹向两边,以致看来有几条平行闪电时,则称为带状闪电。闪电的两枝如果同时到达地面,则称为叉状闪电。闪电在云中阴阳电荷之间闪烁,而使全地区的天空一片光亮时,那便称为片状闪电了。

6.“落地雷”的形成及危害

夏季降水时经常会出现闪电、雷鸣,而闪电是雷雨云内各部分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因带电性质不同而形成的很强的电场。由于闪电通道狭窄而通过的电流太多,这就使通道中的空气柱摩擦放热,被烧得发光,周围空气因受热而突然膨胀,其中的云滴也会因高热而突然汽化膨胀,从而发出巨大的声响——雷鸣。在云体内部与云体之间产生的雷为高空雷,在云与地之间产生的雷称之为“落地雷”。

落地雷的危害很大,它所形成的巨大电流、高温和电磁辐射以及伴随的冲击波等,都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足以使人体伤亡,建筑物破坏。所以通常电线的安装都有严格的要求。当雷电发生时,远离易导电的金属物体,保持室内干燥是预防雷击的重要措施之一。

7.如何估计雷电来了没有

在雷雨天气中,怎样才能估计到雷电来了没有呢?在认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来估计。

仰望天空:当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开始堆积变大变黑、云顶发展很快时,就有可能发生雷暴。

倾听杂音:如果您从收音机中听到刺耳的杂音,就表示您附近的上空可能有雷雨云。

估计距离:当看到闪电时,通过计算看见闪电和听到雷声的间隔时间,可以大概估计雷电的距离。间隔时间长,代表雷电离你较远,反之则离你较近。

被雷击中前的征兆:当你站在空旷的地方,如果感觉到身上的毛发突然站起来,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甚或听到轻微的爆裂声,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

8.在室内如何防雷击

在雷雨天气里,最好是待在屋子里,关好门窗,并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室内的任何金属管线;当雷电很强的时候,不要打电话,并拔下电话插头,等雷电停止半小时后再接好电话;此外,最好不要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电扇等电器设备,并拔下电源插头,避免雷击造成的损坏。当长期外出或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关掉电源开关,以防家里没人时家用电遭受雷击;家用电器的安装位置应尽量离外墙或柱子远些。

在没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应避免接触烟囱、自来水管、暖气管道、钢柱等;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发生雷击火灾时,要赶快切断电源,不要带电泼水救火,要使用专用灭火器灭火,并迅速拨打“119”或“110”电话报警。

9.在野外如何防雷击

雷电“喜爱”在尖端放电,所以雷电交加时,应该远远地离开单独的高大物体,例如铁塔、电线杆、烟囱等,更不要在树下避雨,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树和建筑物离云层很近,很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在雷雨天气发生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在田间劳动,应立即停止劳动,并将手中持有锄头、铁锹等金属工具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

(2)如果在水田劳动,应立即停止水上作业,尽快离开水面,因为水会导电,如果带电的云团在水面上或者附近的水面放电,水很容易会遭受雷击的。2010年5月29日,盘锦地区就有3人在水田插秧时先后遭遇雷击身亡。

(3)如果在山上,首先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

(4)在空旷场地带,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等带金属的工具扛在肩上,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千万远离输电线。

(5)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正确避雷方法是: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6)不宜开手扶拖拉机、摩托车或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万一发生不幸的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其做抢救处理。

10.在城市、户外运动时遇到打雷怎么办?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的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当出现雷电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要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6.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雷暴离你已经非常近了,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其他人手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不要使用带有金属的雨具。

7.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这是容易产生跨步电压,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8.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11.防雷电波侵入室内的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民朋友的住房也都得到了改善,由原来的旧瓦房换上了新砖房。在新房盖起来的同时,您别放了要保护好您的家人和家电的安全。我们来教您一招——防雷电波侵入即雷电沿输电线路(电话线、电视天线)进入室内。

最简便的办法是电线进屋前一定要过瓷瓶,把固定瓷瓶的横担用6毫米圆钢连接到接地极上,这时铁脚与电线之间实际形成一个放电间隙,基本能够确保人身安全,但对电视机、电脑等仍能造成损坏,故有闪电或雷鸣时拔掉电源插头及室外天线仍是必要的。有条件的如能在线路上安装避雷器或过压保护器也可,但造价较高。

12.农村住房及附属设施的防护

由于农村住房多为自建,在建设时常忽视防雷设施的设计及建设,导致因雷电袭击的伤亡及财产损失事件频繁发生。

在农村建筑规划时,村庄、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房屋建设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科学规划和选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雷击灾害风险。房屋防雷要点:房屋不要建在空旷的高地、山坡上;房屋不要建在孤立的大树下;电线杆、烟囱等高耸物体不要建在房屋周围。

村民住宅建房初期,应到当地的气象防雷减灾机构了解和咨询防雷措施和方法,以及雷电的活动规律。修建过程中利用建筑物的主体钢筋作为防雷装置的接闪、引下和接地系统,这样既确保了防雷安全,又节约开支;中小学等人员集中地必须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民房也要尽可能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尽量减少因防护不足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件;装在屋顶或屋附近的电视室外接收天线和太阳能热水器,应加装防雷装置,以免其引雷击损房屋。

13.如何预防雷电对人身的伤害

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直接雷击: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因为人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由人的头顶一直通过人体到两脚,流入到大地。如此强大的电流会无疑会击伤人,严重的甚至死亡。为了避免直接被雷击中,打雷时不要停留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如果在,要尽量降低自己的身体。

接触电压:当雷电击中高大的物体时,如建筑物、树木等,会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就会触电。因此,打雷时要远离高的建筑物及树木。

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果人就在这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就会将空气击穿,再经人体泄放下来。使人遭受袭击。

跨步电压:如果在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在人的两脚间就产生电压,也就有电流通过人的下肢。两腿之间的距离越大,跨步电压也就越大。

14.雷击烧伤如何急救

遭遇雷电击中的人,有时会因雷击时的电流热效应引起电烧伤,那么应如何急救呢?

1.如果遭受雷击者衣服着火,首先可先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迅速扑灭火焰。

2.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做心肺复苏,然后拨打急救电话。

3.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若无敷料可用布、衣服等包裹。

4.及时转送当地医院,转运途中要输液,并采取抗休克措施。

15.如何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员

当人被雷电电流击伤后,如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人被雷击中后,他的身上是不带电的,因为天空中的闪电是很短的一阵,雷电电流击中人后已经通过人体泄放到大地,所以接触受伤者进行抢救是没有危险的。

受伤者被雷电的电火花烧伤只是表面现象,最危险的是对心脏和呼吸系统的伤害。通常被雷击中的受伤者,常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这实际上是一种雷电“假死”的现象。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将受伤者平躺在地,在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要做心外按摩。如果不及时抢救,受伤者就会因缺氧死亡。另外,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专业人员对受伤者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抢救。

此外,人工呼吸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用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用另一手臂将颈部前向前抬起。

2.保持气管通畅,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

3.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

4.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成比例,成人为15:2,儿童为5:1。

16.从7名小学生遭雷击身亡说防雷

2007年5月23日16时多,重庆开县义和镇一所村小学52名学生正在上课,在第二节课上了10多分钟时,突然一个闪电,接着一声巨大的雷鸣,几乎所有学生当即被击倒。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确认7名学生被雷击身亡,18人重伤、22人轻伤。事发时,当地正下大雨。学校位于一个山包上,教室旁边有3棵榆树,是上世纪70年代建校时栽种的,直径约60厘米。这3棵榆树极有可能是祸根。兴业村小学学生使用的课桌和座椅虽然都是木板制成的,但课桌和座椅上都有铁钉,不排除其在雷击中导电的可能。

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防止雷击事件的发生,提醒您应当遵从4条原则。一是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第三是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第四是不要在水中游泳或工作,因为水体导电好,容易遭雷击。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的机会。雷电期间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在没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应避免接触烟囱、自来水管、暖气管道、钢柱等。

17.漫话雷电

古希腊众神之首宙斯是一个脾气暴躁,很爱乱仍闪电的家伙,而在古代的中国,相似的情况还有雷公、电母,无论是蓝眼睛还是黑眼睛的人都认为雷电只是天上的神仙发怒了,用来泄愤的武器。古代的人是不是很可爱呢?他们之所以这样看待雷电,是因为雷电极具破坏力,其实人类对它的认识不仅仅是灾难那么简单。在远古时期,闪电无意中可以让人取暖,饱餐一顿可口的熟食,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认为雷电由阴阳两气相互碰撞和分开所形成,其实这已经接近了科学解释,也就是雷电是积雨云中的正负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不得不说,祖先真是太有智慧了。更深入的科学认识还得归公于美国的发明家富兰克林,他著名的的风筝实验发明的避雷针也彻底打破了人类对雷电的迷信。对于现代人来说,雷电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还可以直接制造出大量可以称做“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不但可以净化空气,还有利于健康。

18.关于闪电的谚语: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这句谚语说得是,若雷雨云在太远的地方,这里就听不到雷声,只看见东闪西闪的电光。雷雨是热天空气对流造成的。此地虽然不下雷雨,但当地天气仍是很热的。如果听到雷声绕圈转,则表示很近地方有雷雨发生了。因为附近的云块密蔽,云面凹凸不平,所以造成回声。既然雷雨发作在附近,雨就不久就到。其次,当冷暖空气在当地上空交锋时,由于它们势均力敌,你来我往,相对十分猛烈,形成了“绕圈转”的现象。达时易于生成锋面。因而出现“有雨不久远”的现象。

19.关于闪电的谚语:闪行一年,雷行八百。

这句谚语的意识是说,只见电闪,雷雨的希望少。如果既能看到闪电,又能听到雷声,那下雨的可能就大了。这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百万倍,只有附近的雷声才可能听到,而远处的闪电可以看见的缘故。

20.关于闪电的谚语:先雷后雨,下雨不过瓢撒水。

这句谚语意思是,先听到雷声,然后下雨。由于雷雨云是在本地生成的,既使不在天顶,也在附近地区的上空。当我们听到雷声时,那里可能已在下雨了。由于局地热力对流造成的雷雨云,维持时间短,雨区范围小,再加上雷电与降水消耗了云中空气的能量,使云中空气的上升对流运动逐渐减弱。等到雷雨云移到本地上空时,它已近于消失,即使有雨也不大了。

21、辽宁盖州发生雷电灾害

2012年4月24日18时32分,营口盖州市矿洞沟镇黄岭村夹皮沟发生雷击事故。仓库内一人受轻伤,另外两人被当场击晕,仓库内被褥、塑料桶及大米、化肥包装袋等被引燃,室内卫星接收机被击坏。

事故地点处于偏远山区,三面环山,一面为水库,处于土壤导电率较高的地区,容易遭受雷击。该事故起因为:雷电直接击中13米高的树木,雷电流未能及时泄放入地,引起大树根部起火,由于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过近,造成仓库内可燃物体起火。因为雷电流泄放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且无接地装置,附近较长的金属线及电源线感应产生电动势,不能将相应的电动势及时泄放入地,所以会产生相应的电效应(卫星接收机损坏)、机械效应(石柱打碎)和热效应(电源线起火)。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农村的村民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

一是农村的树木与房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二是雷雨天不该在树下躲雨;

三是为保护家用电器不受雷击损坏,发生雷雨天气时,不仅需要把电器关掉,还应将电器插头从插座中拔出,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盘锦三农民插秧被雷击亡

2010年5月29日,盘锦地区电闪雷鸣,3人先后遭遇雷击身亡。

5月29日11时45分,盘锦五岔村电闪雷鸣,普降大雨。当时村民正忙着在水田里插秧,村民胡某决定挑着扁担顶着雨,插完秧再回家。正在这时,一声巨响之后,胡某被击倒在地,再没醒过来。无独有偶,29日13时30分,盘山县沙岭镇的48岁村妇厉某插秧时遭雷击身亡,其丈夫受伤;29日14时30分,大洼县西安乡55岁男子刘某插秧时遭雷击身亡。至此,当天盘锦市共有3人遭雷击身亡,1人受伤。

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

(1)如果在田间劳动,应立即停止劳动,并将手中持有锄头、铁锹等金属工具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村民胡某扁担上的铁钩子,正是其触电的重要原因。

(2)如果在水田劳动,应立即停止水上作业,尽快离开水面,因为水会导电,如果带电的云团在水面上或者附近的水面放电,水很容易会遭受雷击的。

 

编辑: 中国天气网安徽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