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安徽 > 安徽首页

大雪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字体:   2013-01-09 16:15:06   来源: 气象知识杂志社  

雪压大棚
资料图片:雪压大棚

大雪对农业的影响

1.对越冬作物的影响

小麦:降雪过程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有利因素为,首先,处于越冬期的冬小麦且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其次,气温降低减缓小麦旺长的势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低温过程冻死一些晚弱苗,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低温大雪降低越冬的虫口密度,抑制病害蔓延,对减轻来年病虫害有利。不利方面为,对一些雨雪量偏大的地区,如果覆盖在小麦上的冰雪层融化而气温又长期稳定在零下时,就有可能对小麦产生冻害。

油菜:主要危害首先是降雪持续时间长,雪量过大,油菜较高和脆弱的植株体经不起重压造成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二是持续低温雨雪,尤其是有时会出现冻雨,对油菜造成冻害,早播已开盘的油菜冻害较重;第三,长期的雨雪过程过多的增加了农田土壤湿度,不利于油菜形成壮苗。

2.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大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对大棚蔬菜的危害最大。由于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降低了棚内温度和透光性,影响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由于持续低温,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受冻,用于早春栽培的幼苗也易冻死。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地区出现蔬菜大棚、食用菌棚倒塌现象,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 由于连续低温雨雪天气增加了对大棚蔬菜的管理难度,再加上大棚损失严重,影响到蔬菜的供应量。

3.对林业的影响

连日大雪会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大量果树被积雪压断,苗木被积雪压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同时,长期的阴雨雪天气也造成林地、圃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湿度过大。

4.对养殖业和渔业的影响

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宣城特种水产幼龟、幼鳖冻死。一些地方牲畜禽圈舍倒塌损坏,牲畜被砸死。部分渔棚倒塌、围栏网受损,池塘埂塌方。羊场场房、圈舍倒塌。

应对措施

1、种植业:

一要加强设施蔬菜瓜果的管理。大棚蔬菜种植户要抓好大棚保温管理,及时清理设施积雪,防止大棚倒塌。对倒塌大棚要及时进行修复,加固压膜线,压牢裙膜,及时关闭门窗,防止大风掀揭棚膜,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同时,可采取大棚内加设小弓棚、加盖草苫、多层覆膜、室内补温控水等措施调控温度湿度,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可用白炽灯给苗棚补光,开启加温炉,提高棚内温度和地温,达到防雪防冻的目的。

二要抢收抢管在地蔬菜和菜苗。对已成熟的蔬菜要及时抢收上市,补充市场供应。要优先对在地的菜苗进行田管保苗,天气一旦好转,立即用地热线或电热线进行育苗。对受损严重的大棚,可在雪后固棚补膜,改种小白菜、生菜等速生菜。

三要加强油菜、小麦田间管理。油菜、小麦田块抗雪防冻重在雪后,要突击清沟理墒,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目前对在地的油菜和小麦,一定要待天晴雪融后,方可进行培土壅根、覆盖保苗,增施有机肥和钾肥等暖性肥料,以增强在田油菜、小麦的抗寒能力,促进其苗情转化升级。

2、渔业:

一要提高鱼塘水位。及时补充池水,保持池塘水深2米以上,提高抗冻能力。

二要破冰增氧。对冰封严重的亲鱼池、鱼种池,要及时破冰、打孔增氧,避免鱼类缺氧死亡

三要停止生产作业。在严寒期间,除保障市场供应等特殊要求外,暂停捕捞作业,尽量避免对亲鱼池、鱼种池进行拉网等操作,造成鱼体损伤。

四要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业设施。努力减少甲鱼等特种水产品损失。

五要加强春投春放技术指导。春投春放是保障2008年渔业丰收的关键,鉴于目前冬放受阻,广大养殖户要做好鱼种余缺调剂,有效降低冻灾鱼种、亲鱼死亡造成的滞后影响。

 3、养殖业:

要及时清扫畜禽圈舍、棚舍积雪。

一要重点针对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大户搭建的简易畜禽圈舍进行加固,防止倒塌。

二要认真做好畜禽棚室的增温保暖工作。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遮挡圈舍门窗缝隙处等方法,防止贼风袭击,避免畜禽受寒生病,并针对畜禽营养需要,在保证蛋白质和能量饲料供应的同时,要注意补充青绿饲料和维生素等,增强畜禽营养和自身抗寒能力。

三要密切关注畜禽疫病动态。当前大雪覆地,野禽极易向人畜(禽)聚集区觅食栖息,容易造成疫情传播。为此要做好饲料、饲草、药物、消毒剂、疫苗等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做好存栏补栏畜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100%。要加强畜禽栏舍和用具的消毒,防止疫病发生和流行。一旦发现病死畜禽要及时规范处置,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流行和蔓延。

四要及时做好畜禽的出栏和补栏。重点做好养殖场供水系统保护工作,使用草席包裹、深埋、排空等方式护好水管,保证畜禽饮水正常供给,为雪后及时补栏做好准备。

编辑: 中国天气网安徽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