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灾害预警| 天气预报| 现在天气| 气候变化| 天气资讯| 生活天气| 旅游天气| 天气视频| 服务产品| 气象科普
上一图集    |    下一图集

安徽芜湖百年气象站的前世今生(1/14)

在安徽长江沿线的重要航运城市芜湖,坐落着一座由中国气象局认定的“中国百年气象站”——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该站始建于1886年,由法国人金式玉在芜湖鹤儿山(今吉和街天主教堂)建立芜湖测候站开展气象观测,距今已有132年历史。(图/徐雅莲 安李琦 文/张丽 策划/张安伟 马菊 张宁 )

2018年04月25日 09:03

1876年,清政府被迫签署不平等的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大量外商来江城经商、居住,而各国传教士也纷纷前来传教。

2018年04月25日 09:04

1883年,法籍耶稣会士、宁国府总本堂神甫金式玉在芜湖购得鹤儿山土地,在1886年天主教堂内建立了测候站,开展了降雨等观测项目。其实早在公元1869年11月,清政府就根据时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提议,开始在我国沿海、长江重要口岸海关及近海岛屿建设气象站,其中就包括芜湖气象观测站。

2018年04月25日 09:05

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芜湖气象观测站被迫停止工作,连续数十年的观测记录因此中断。1954年,芜湖市首个符合国家气象观测规范的观测场,在镜湖区张家山的一块平地上建成。建站之初,全站上下只有7名职工。在那个年代,气象工作者的生活如同“苦行僧”,他们在简陋的工作场所里,用着较为落后的设备,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2018年04月25日 09:07

1993年4月1日,芜湖气象站安装了安徽全省第一台卫星云图接收机,建立能够接受日本GMS卫星资料的地面站,实现卫星云图的实时接收和气象资料的“一机多屏”显示;2005 年,建成“风云二号”C星中规模卫星云图接收站。2006年元旦,芜湖气象观测站正式搬迁到芜湖长江大桥气象科技园。从那时起,气象要素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并实现连续观测和资料实时上传。

2018年04月25日 09:08

2013年6月,芜湖市气象局搬迁至城东新区大阳垾湿地公园南侧,新址规模相比之前扩大了近三倍。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也于2016年元旦再次搬迁至大阳垾公园内。

2018年04月25日 09:08

芜湖市政府特别发文承诺,现在的芜湖气象站至少可确保30年可持续观测,外部环境不受影响。目前开展观测的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草温、浅层深层地温、雪深、日照、电线积冰、冻土、能见度、天气现象等。

2018年04月25日 09:09

中国气象局于2017年11月启动了中国百年气象站的认定工作,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被中国气象局正式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就此成为全国仅有的12个百年气象站之一,也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全国百年台站。

2018年04月25日 09:09

据局长张安伟介绍,过去老台站里只有简陋的观测仪器,测报人员要在规定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在观测场内读取各种仪器的数据,并进行订正、查算要求数据准确无误。

2018年04月25日 09:10

现在的芜湖市气象局一楼设有气象科普馆内陈放着旧气象站的一些老物件,例如产自长春的空盒气压表,热球式电风速计等。

2018年04月25日 09:10

这个叫热球式风速计,是以测量风速为基本功能,增加了计算风量,计算风压,测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多种功能组合而成的一系列仪表。这在过去算得上是最便携的、最多功能的低风速测量基本仪表。

2018年04月25日 09:11

这个叫空盒气压表是以变形元件作感应的一种大气压力测量仪器。使用时要将空盒气压表水平放置。读数前用手指轻轻敲打仪器外壳或表面玻璃,以消除传动机构中的摩擦应力。观察时指针与镜面指针相重叠,此时指针所指值数即为气压表示值,读数可以精确到小数一位。

2018年04月25日 09:12

2016年7月1日起,芜湖市突遭持续强降雨袭击,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由于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给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芜湖市气象局迅速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气象服务当中,提前部署、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服务,为政府重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然成为全市防汛抗洪抢险以及百姓防灾自救的“消息树”。

2018年04月25日 09:12

目前,芜湖24小时天气预报空间分辨率精细到各乡镇,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6.7%,温度预报准确率达 80%;开展短临预警预报,发布逐6小时、可精细至未来1小时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各类智慧化、针对性强的生活气象指数得到开发,芜湖气象科技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2018年04月25日 0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3G版-使用帮助-网站地图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2010)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